临汾:转型发展的——八大产业
煤炭是临汾的支柱产业,在临汾市乃至山西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国土面积2.027万平方公里,其中,含煤面积1.5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76%。本辖区内 煤炭资源总量为746.57亿吨,可利用的煤炭资源 储量约629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398亿吨。在市辖的17个县市区中,有14个县市区产煤。全市现有各类矿392座,生产建设总能力为年产8976万吨,2008年原煤产量2375.58 万吨。煤炭产能500万吨以上的有7个县市区。分别是:霍州市、洪洞县、乡宁县、蒲县、尧都区、古县、翼城县。目前,我市百万吨以上的矿井有乡宁台头、申南凹、毛则渠、翼城牢寨、吉县明珠等5座。全市目前有19座煤矿正在生产。
一是煤炭生产能力保持合理水平。到2011年,煤炭年生产能力控制在7000万吨之内。
二是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到2011年,全市矿井数量减少到127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最低达到90万吨/年。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到2011年,大型煤炭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达到国家标准,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70%以上,矿井水复用率达到80%以上,达标排放率为100%。
五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11年,全市矿井采区回采率达到《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煤炭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52%,原煤洗选加工率达到70%。
六是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到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基本好转,遏制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人以下。
一是加快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二是推进大基地大集团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矿井口现代化水平;四是全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五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认真解决“四矿”问题;六是实现矿区协调发展,加快煤层气开发;七是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运输通道建设;八是确保煤炭运输畅通,整合物流资源;九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十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一是强化资源开发规划管理;二是严格煤炭行业准入门槛;三是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四是扩大煤炭企业融资渠道;五是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六是理顺煤层气开发管理体制;七是严格煤矿职工准入和持证上岗;八是建立科学技术进步创新体系。
全市现有钢铁生产企业128家,炼铁高炉160座,生铁产能2628万吨;炼钢转炉16座,炼钢产能860万吨;轧材产能485万吨。 其中: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炼铁产能168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炼钢产能50万吨,临钢拟淘汰炼钢产能180万吨。2006年,全市生铁产量1202.9万吨,粗钢488.2万吨,钢材311.01万吨。
一是总量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到2010年,全市炼铁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其中:炼钢生铁1600万吨,铸造生铁和铁合金445万吨,与之配套钢控制在1300万吨,材控制在1100万吨(含临钢130万吨)。
二是淘汰落后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1年底,按国家要求,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680万吨以上,炼钢产能约230万吨。对钢铁业进行容量置换,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20吨及以下转炉.为实现以上目标,2007年,我市分三批淘汰96家炼铁企业,100座高炉和两座20吨以下转炉,其余落后生产能力将在今后两年内予以淘汰。
三是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产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通过联合重组产能置换形成5个钢铁生产基地,一是依托首钢落户翼城建设500万吨优质钢基地;二是依托曲沃高显工业园区,对区内现有的中宇、立恒、通才公司产能配套形成300万吨高碳素钢、弹簧钢、冷轧薄板基地;三是依托新金山、星原钢铁公司整合襄汾县现有冶炼企业,建设200万吨弹簧钢、轴承钢等特钢基地;四是依托临钢整合尧都区现有冶炼企业,根据城市建设和环保要求合理选址,形成100万吨钢生产基地;五是依托浮山方兴钢铁公司建设100万吨特钢基地。
四是主要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产能置换建设炼铁高炉容积1080立方米及以上,配套焦炉炭化室高度6米及以上、炼钢转炉容量200吨及以上、电炉容量100吨及以上和先进的轧钢生产装备;
五是节能减排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强化冶金行业污染治理,严格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提高产业规模、技术准入门槛,全力支持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能耗物耗显著下降,废气排放达标、达量,废水全部闭路循环,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全市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量由目前的4.2万吨到“十一五”末削减到3.6万吨。重点骨干企业吨钢综合能耗≤0.6吨标煤,吨钢耗新水≤4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1.0千克;氧化铝综合能耗<0.8吨标煤/吨,电解铝铝液交流电耗≤13500千瓦时/吨;金属镁冶炼企业综合能耗<5.6吨标煤/吨;重点企业冶金炉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均达到国家标准。
一是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善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对提前淘汰落后产能的钢铁企业可适当加大补偿范围和力度。
二是支持以首钢为主的大型生产基地建设。把生产基地建设与总量控制、淘汰落后、产能置换、产业升级和联合重组相结合,各基地的新增产能必须以淘汰相应的落后产能为前提,产能置换项目必须向生产基地集中布局。各部门要全力支持冶金生产基地建设,在各方面给予倾斜。
三是支持优势企业联合重组。落实国家支持企业联合重组相关政策,鼓励钢铁企业和首钢、翼钢、临钢、中宇、新金山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联合重组。
四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新建、改建项目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一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所建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及省人民政府规定的用地、环保、能耗、水耗等准入条件。
五是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对非煤矿山项目建设在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二是淘汰落后产能,设立退出机制,淘汰安全性能条件差、污染重、资源浪费大、生产技术落后以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生产能力。三是制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实现非煤矿山开采及其选矿企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金属矿山开采和选矿行业的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全面、有力的管理队伍。
六是建立冶金企业退出城市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临钢冶炼部分提前淘汰或搬迁改建。
我市现有运行电厂75座,总装机容量153.63万千瓦。其中:省调度火力发电厂4座,装机容量90万千瓦;地调度小电厂71座,装机容量63.63万千瓦。目前正在运行的主要有霍州兆光电厂、霍州发电有限公司、赵城新能源电厂、侯马金田热电厂、临汾河西热电厂、乡宁华鑫煤矸石电厂、蒲县常益盛电厂等7座电厂。2008年,全市发电量为73.83亿千瓦小时。目前在建电厂有5座,分别是:霍州发电有限公司4×60kw机组(一期2×60万KW)、霍州兆光发电有限公司2×60kw机组、山西临汾热电有限公司2×30万kw机组、山西大唐国际临汾河西热电厂2×30kw机组、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侯马热电分公司2×30万KW机组,5座在建电厂总投资247亿元。古县鑫秀电厂、安泽兆光发电厂、浮山发电厂、翼城发电厂、曲沃电厂等5座预备电厂,正在作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优化电源布局和结构。充分的发挥区域煤炭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前提,考虑“两区”开发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在近煤富水地区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在城市周边建设一批热电联产项目;在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富集地区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完成河西热电、海姿热电、襄汾锌业集团自备电厂和乡宁煤焦实业煤矸石电厂4个发电项目建设,装机总容量104.5万千瓦。争取霍州兆光二期、霍电以大代小、侯马、洪洞热电、翼城、安泽、大宁煤电、浮山、古县、隰县煤矸石发电10个项目开工建设,装机总容量794万千瓦。合理发展水电,积极开发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项目。
二是坚持上大关小,加快技术改造。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环保型、节水型机组,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到2010年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例达到55%以上。到2010年,我市将关停13个10万千瓦及以下燃煤和煤矸石小电厂,装机总容量76.35万千瓦。
三是加快节能降耗减污。全市发电煤耗降到365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新建坑口电站、煤矸石电厂发电机组原则上要全部采用中水、矿井水,其他新建发电机组利用中水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现有火电厂限期2008年前建成脱硫、除尘等环保设施、空冷节水设施,实现全行业二氧化硫、烟尘排放达标,排放的粉煤灰实现综合利用,废水零排放。支持煤电联营,降低发电成本。通过产能置换,全市电力工业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量由目前的2.0277万吨到“十一五”末削减到0.3994万吨。
一是继续加强电力项目核准。对于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电源项目,要积极争取早日核准;优先安排“上大压小”和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古县鑫秀电厂、安泽兆光发电厂、浮山发电厂、翼城发电厂、曲沃电厂等5座预备电厂,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电源项目。到“十一五”末,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左右。
二是完善小火电机组退出机制。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偿政策,简化审批程序,依照国家有关节能发电调度试行办法,适时启动节能发电调度,限制高耗能机组发电,淘汰落后产能。统筹协调小火电机组关停容量,集中用于符合电力规划的建设项目。同时,严格实行淘汰落后问责制,对未完成限期关停任务的,停止办理电力项目的核准和审批。
三是严格电源项目市场准入。新建燃煤发电项目一定要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机组,同步建设环保及综合利用设施。现役机组能耗、排污和水耗必须达标,逾期未达标者将依法实施关停。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电价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疏导电价矛盾,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加快城乡各类用电同价步伐,逐步实现同网同价,积极稳妥推进大用户直购电的试点等。
五是加大电力建设及技术改造投入。5座在建电厂2009年至2011年计划投资247亿元。电网建设投资 亿元。支持电网企业建设和发电企业技术改造、电力技术装备研发和技术引进,推动电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六是积极争取省财政配套政策。对列入国家和省“十一五”规划电源备选项目的贫困县、接受周边地区热源的行政县,且电源建设条件较差,能热情参加省规划整合的大型电源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按被整合容量和供热负荷比例分享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方财政收入的政策。
新型材料是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型产业。目前我市新型材料主要有新型建筑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高岭土、氧化铝发光粉、电热膜、塑料复合管等行业和品种。其中: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矿渣粉、混凝土砌块、免烧砖、石膏板、人造石材、硅酸钙板、微晶玻璃板材等。山西恒源高岭土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岭土项目已建成投产。山西天极磁性材料公司年产1000吨磁材项目一期300吨磁材项目已经投产。蒲县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纯纳米氧化铝、发光粉系列新产品项目已形成生产能力。大宁县磊鑫石材厂年产180万平方米人造石材项目已开工建设。
一是建设材料强市,将新型材料产业培育发展成全市的重要产业。到2011年,全市新型材料产业出售的收益年均递增15%。
二是到2011年,建筑材料实现非粘土轻型承重墙体材料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比例提升到50%,新型干法水泥比例提高到60%。钕铁硼磁性材料中的高档产品比例达到7O%。高岭土产品中超细煅烧高岭土产品比例达到40%。陶瓷材料、耐火材料、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有新发展。各领域清洁生产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是到2011年,全市形成年出售的收益超过亿元的生产企业或公司集团5个—7个。
一是在新型建筑材料方面,全市重点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条。支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推广应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粉磨节能等技术。在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支持煤炭、电力、冶金公司进行煤矸石、粉煤灰和炉渣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加快建设和推广应用商品干混砂浆,积极发展钢塑等新型塑料复合门窗、新型塑料管道、玻璃钢制品、混凝土外加剂、建筑涂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装潢装饰材料、建筑胶粘剂等化学建材及其他绿色建材。
二是在镁合金材料方面,发展镁产品深加工,支持耐腐蚀、高强度、高韧性镁铝合金发展。发展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用镁合金薄带及制品、镁板材、镁型材、高品质镁合金等产品。
三是钕铁硼磁性材料方面,发展具有特色的低稀土含量永磁材料,支持钕铁硼磁性材料上下游联合开发应用市场,延长产业链。
五是纳米材料方面,鼓励利用纳米材料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支持纳米技术在建材、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高的附加价值的应用化产品。
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围绕影响新型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自主创新。对重点自主创新项目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引进高端人才而实施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发挥制定政策,搭建平台的作用,为企业院校汇聚高科技人才创造条件。
二是落实国家、省落实产业政策。水泥行业,要落实《水泥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严格掌握水泥项目核准条件,加大实施《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力度,依法关停并转规模小于20万吨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加快淘汰10万吨以下小水泥企业和机立窑等落后窑炉的生产能力。加大落实禁止现场搅拌建筑砂浆(“禁现”)政策力度。
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要充分的发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政策调控和引导作用,鼓励发展煤矸石、粉煤灰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和空心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炭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建筑板材等,全力发展石膏新型墙体材料。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质量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规程,抓好建筑示范工程。
金属镁行业,要按照《镁冶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准入要求,限制和淘汰金属镁冶炼落后产能,鼓励高品质镁合金与优质的型制发展。
三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充分的利用可支配资源,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土地优先等手段,促进企业兼并整合,加速新型材料产业集约经营和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材料企业标准化体系,完善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带领企业制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新型材料企业标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标准确立商品市场地位,维护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标准秩序,通过标准化战略,取得市场主动权。
五是改善投融资环境。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新型材料产业项目,特别是政府核准、备案的新型材料项目。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融入资金。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为我市重点新型材料项目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临汾是我省两大焦炭生产基地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土焦、改良焦、小机焦、发展大机焦,我市焦化行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得到了逐步的提升。2004年开始清理整顿以来,全市的焦化产业体系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淘汰落后焦化企业65家85组焦炉,产能 1600万吨,重点骨干企业配套了化产回收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目前,全市焦化企业共有57家,焦炉65组,产能3497万吨。2008年全市焦炭产量1865万吨,占全省焦炭产量8239万吨的21%,焦炭外运量1071万吨。焦化行业工业总产值335.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69%,工业增加值104.5亿元,占全市的23.6%。焦化产业作为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随着焦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洗煤、冶炼、煤化工等,带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多个产业链条,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了社会稳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按照《山西省焦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展目标,下一步全市焦化行业发展目标:
一是控制焦化产能,到2011年底,将全市焦化产能控制在3000万吨以内,到2015年将全市焦化产能控制在2500万吨以内。
二是提高焦化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抓好山焦150万吨干熄焦项目和洪洞同盛、山西永鑫的焦化气源项目,在洪洞、襄汾开展区域焦化企业联合重组探索,逐步形成两个千万吨焦炭基地。鼓励骨干企业通过产能置换,建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焦化项目,提升临汾焦化工艺装备水平。
三是提升产业集中度。到2011年,炭化室高度在3.2米的焦炉全部进行产能置换,到2015年,全市前10位焦化企业产能占全市产能比例达到60%以上。
四是资源综合利用取得很明显的成效。到2011年,全市炼焦工序吨焦能耗达到150千克标准煤以下。焦油、粗苯、焦炉剩余煤气全部回收利用。到2015年,全市炼焦工序吨焦能耗达到120千克标准煤以下。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清洁生产二级标准以上。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随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我市的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设备、技术力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形成了规模。
我市的装备制造业以铸造业为基础,以机加工为重点。在尧都区、翼城县、侯马市、襄汾县、蒲县这五个县市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21户,铸件产能130万吨,其中精密铸件40万吨,年产万吨企业35户。2008年全行业实现出售的收益约94亿元,占我市工业总产值的7%左右。目前,全行业拥有3个省级技术中心,其中侯马汤荣集团荣汇通铸造行业技术中心是山西唯一的铸造行业技术中心,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正在申报国家级技术中心。日本光洋生产线、V法铸造、消失膜铸造、树脂砂等先进生产的基本工艺大范围的应用。基本的产品有:机械平衡重、汽车零部件、空调冰箱零部件、泵阀管件、汽车制动鼓、轮辐、农机配件、机床配件等上千个品种规格。其中,平阳重工生产的大采高液压支架具有国际技术水平,全国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20%;风雷机械的小口径石油钻杆在国内产销量名列第一,侯马汤荣的“实优”牌汽车制动鼓属中国汽配行业十大品牌,翼城县明亮铸造有限公司的风电铸件、山西光宇电源有限公司LED光源及照明系列新产品、山西亚华制盖有限公司四色滚印防伪瓶盖、山西双银电热公司能公司电热膜系列新型采暖产品等十多种产品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知名度。
按照全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加大重点技改项目的建设力度,新增年售收入50亿元,装备制造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达到10%。重点抓好山西锻造厂160MN重型汽车前轴、大马力发动机曲轴锻坯生产线扩建项目;侯马汤荣汽配公司年产50万吨汽车零部件铸造与机加工项目二期;襄汾县塔山通用机械铸造有限公司年产9万吨消失模铸件项目;翼城县明亮铸造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风电铸件扩建及机加工项目;山西光宇电源有限公司年产100万KW大功率LED光源及照明系列新产品生产线技改项目;山西华尔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0万件发动机缸体(EPC)项目等。
2011年,初步建成尧都区、襄汾、侯马、蒲县、翼城五大铸造集群,全市培育出1个出售的收益30亿元以上、2个20亿元以上、4个1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临汾市装备制造全行业出售的收益达到250亿元以上,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到15%。
我市的煤化工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线年以后,随着焦炉规模的扩大,化产品的回收加工利用已成为焦化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市共有焦化企业57户,焦炭产能3500万吨,年回收焦油158万吨,焦炉煤气55亿m3,现有加工能力为焦油5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60万吨,合成氨30万吨。襄汾万鑫达年产20万吨甲醇、临汾同世达年产20万吨甲醇、安泽永鑫10万吨甲醇、山焦20万吨甲醇、30万吨焦油加工、山西三维1,4-丁二醇 及下游产品、2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有力支撑了我市的煤化工产业。山西焦化在年150万吨机焦的基础上,建成全国最大的3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其设备装置国内领先,生产酚类、洗油、改制沥清等32种化工产品,成为煤化工行业的典型,三维集团10万吨苯加氢精制及年产3万吨PTMEG项目生产装置及规模国内领先。化产品的深加工已成为焦化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市转型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2008年全市共生产焦炭1860万吨,生产焦油6.4万吨、沥青16万吨、硫酸18万吨、粗苯10万吨。实现出售的收益9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左右。
按照全省《煤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今后我市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以洪洞焦化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提升装备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实现清洁发展。形成洪洞赵城、临汾煤气化、襄汾河西三个焦化循环经济园区。积极地推进山焦1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18.30化肥易地改造项目、20万吨醋酸项目、山西三维集团15万吨1,4丁二醇二期项目、3万吨PTMEG项目等,实现出售的收益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9%,2011提高到13%。
我市食品资源极其丰富,经过多年发展,临汾市食品制造业形成了以粮食加工、酿造制造为主的食品制造业体系。基本的产品为酒、饮料、乳、肉制品、小杂粮、淀粉制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干鲜果蔬等。基本的产品有“旺旺”系列休闲食品、“”系列饮料、“太子湖”速食、“苦荞”系列食品等。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企业有 18 户,实现出售的收益4.7亿元。同比增长9%。
按照全省《食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今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鼓励发展优势和特色产品。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传统食品,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培育壮大现代食品,全力打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品牌产品。
2009年重点抓好易恒天酒业3000吨白酒生产线项目、侯马旺旺食品公司二期糖果系列新产品项目,隰县天天饮料公司年产2.5万吨浓缩汁项目、龙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荞麦系列产品项目、曲沃太子湖食品有限公司的3万吨大豆食品生产线、大宁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吨麦绿素项目、百恒粮油食品公司食用油加工、永和红枣食品公司红枣加工项目、霍州兔业有限公司兔肉加工项目、浮山神山贡米项目等。2009年出售的收益达到5.5亿元,同比增长17%
2011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提高食品产业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争创5个“中国驰名商标”,30个“山西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30个“山西名牌产品”,出售的收益达到10亿元左右。
本网站所刊登的临汾日报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临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编号:14093051浏览本网站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