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ianjinliankaisu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ianjinliankaisu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ianjinliankaisu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ianjinliankaisu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分区分类补短板精准建设提产能_行业知识_无极4娱乐平台登录_荣耀登录地址
无极3登录首页
分区分类补短板精准建设提产能
来源:无极3登录首页    发布时间:2024-10-18 06:38:54

  正值秋收,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秀水甸村,村民王洪霞沿着新修的机耕道,察看地里即将收获的庄稼,脸上难掩喜悦。她和记者说,去年村里不仅修好了路渠,方便农机下田和农田灌溉,而且还向村民免费发放了有机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以前,每年春秋两季,雨多水多,田里的土路泥泞不堪,村里都要花好几万元,垫土修路。去年,我们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重新修好了排灌沟渠,所有的田间路、漫水桥都改成了水泥混凝土的,新建的固滨笼有三层两米多高,防洪防潮,结实耐用!”秀水甸村党支部书记祝贺介绍,“今年夏天雨水大,不仅地里庄稼没受影响,连农田也得到了保护。”

  与辽东地区雨量集中且频繁不同,辽西半干旱地区朝阳市朝阳县贾家店农场一分场的种植大户魏广洲这几日正忙着,用精准滴灌设备给田里的玉米追水追肥。

  “以前,最发愁的是浇水,现在高标准农田里配上了精准滴灌设备,田头一开闸,接上管子就来水了,太方便了。”魏广洲说道。

  一边是降雨集中且频繁的辽东山区,一边是风沙半干旱的辽西漫岗平原,如何针对不一样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差异,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制约粮食生产最迫切的短板,提高农田的综合产出能力?

  近年来,辽宁省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依据不一样的地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水土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分区分类制定建设标准和内容,优先解决当地面临的农业生产难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出一大批沃野良田。同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引入保险试点,建立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农户参与的“三方共管”机制。

  近日,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五家子镇皂力营子村农户王小七,骑上自行车沿着新修的田间道,对田里的设施细细察看。水泵站、灌溉渠、滴灌管道……一个也不落下,种了半辈子的地的人,对这些农田设施格外爱惜。

  阜新县地处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少雨缺水。王小七记得,过去遇上连续少雨的旱天,想浇地,得到两公里开外的河里拉水,要拉四五趟才能浇一亩地,费时费力还费油。

  “现在,插卡取电,按键浇地,水肥一体化,无人机飞防,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种田越来越省心,真没想到地还能这么种!”王小七告诉记者,自从村里的田块建成高标准农田后,过去看天等雨播种田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走进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坡改梯地块,规整成块的梯田成方连片,宽阔的机耕道蜿蜒其间。

  “在水源条件一般的丘陵山区坡耕地块,将坡地建成水平梯田或坡梯田,坡改梯改变坡面长度,分段拦截水流,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降水入渗时间,提高了地块抗旱能力。”新宾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省内不一样的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辽宁省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分区分类建设标准》,明确不同区域建设标准和内容,因地制宜开展建设:

  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辽西粮食生产保护区,突出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实施水源保障、土壤改良等工程措施,推进坡耕地改造,解决严重缺水、缺肥、沙化等问题;在山地多、降雨集中频繁的辽东粮食生态保护区,突出绿色生态农田示范,通过修建梯田,配套建设生态防护工程和小型拦蓄水设施,解决水土流失、灌溉供水保障率低和防洪减灾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辽南粮食增效区,突出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的数字农田示范,加强地表水资源积蓄利用,完善灌排沟渠建设,配套实施精准灌溉施肥等措施,解决田间灌排能力不畅问题。在水源基础条件好的辽中粮食主产区,突出整区域推进,开展建管保险试点,完善田间水利设施,适度建设灌溉工程,解决部分农田设施老化损毁严重等问题。

  进入高标准农田农业智慧平台室,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土壤墒情、虫情、气象环境等监测数据,平台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可以对项目区农田土壤、作物状况、田间管理等信息进行全面整合互连,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

  这些田间数据会实时同步到种植大户宋庆喜和其他农户手机客户端,帮助他们科学种植、智慧决策。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八一红菱街道项目区内还有40多个水稻新品种,3项栽培新技术,依托农业科技,在高标准农田里科技种田,打造“科技农田+文旅”综合体。“高标准农田让我们农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宋庆喜笑着说。

  同样尝到科技种田甜头的,还有盘锦市盘山县太平街道张家村种粮大户郭凯。“以前种地看天,现在种地看屏!”说起高标准农田带来的便利,郭凯难掩喜悦。

  太平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引入多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稻大棚育秧、探索生态循环种养,打造“盘锦大米”品牌,在稻田里养蟹、养鳅,实现了“一水三用,一地多收”的良性生态循环效益。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辽宁省根据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等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设计建设内容,高标准农田建设把生产环境与农田基础设施有机结合,统一规划,多规合一,注重项目工程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统一,把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设成生产示范,休闲观光,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一体的区域特色农业示范区,实现治一方农田、美一方家园。推进数字农田建设,科技赋能。农田建设由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智慧农业、数字农田”转变,重点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智慧农业平台。

  沈阳市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田块细碎、高低不平、地埂沟壕多、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采用“区县供销社+村集体组织+新型农业主体+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村集体组织并且开展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制约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础设施短板。

  盘山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通过实施大格田改造工程、沟渠路一体化工程、智慧农业工程,推广农田作业远程监管、自动化灌溉、无人机变量施肥、北斗导航辅助驾驶、水稻钵苗机插等农机及农艺新装备新技术,打造出“高标准农田+金融+产业+精准农业”新模式,示范引领稻蟹产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

  营口市大石桥市依据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以水源镇、高坎镇、旗口镇等西部五镇为重点的营口市高端大米产业集聚园区,做强优质稻米精深加工系列新产品开发产业链。

  2023年,辽宁省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296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7%。2024年,重点在沈阳、抚顺、盘锦、阜新、朝阳开展6个省级特色示范样板区建设。全省高标准农田高水平建设示范项目亩均投入3000元以上,核心样板示范区亩均投入不低于5000元。示范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和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达到100%;土壤墒情监测和耕地质量监测点每万亩不少于1个;耕地质量较建设前提高0.02个等级以上。

  近日,在大石桥市水源镇岫水线高标准农田里,记者见到种粮大户王孝海时,他正在清理自家田块边灌渠上细小的杂草。

  “以前上游都‘憋’水了,下游还浇不上地,现在管道渠道都修好了,一上午就能完全浇完。”自从地里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升级改造,王孝海雷打不动地,每隔两天都会检查泵站,清理灌渠,“这些农田设施,给种田带来太多的方便,咱们农民都愿意把它护好喽!”王孝海说。

  赏军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升介绍,村里的高标准农田从设计施工到建设再到管护,全过程全阶段,全村农民几乎人人参与。

  王东升回忆,今年开春时,有个农户就跑到村里报告,说高标准农田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把挖出来的土,堆放到他家田块上了,虽然是暂时堆放,但土堆覆盖在田块上,会影响土壤回温,影响播种墒情。“村里立刻与施工队联系,不到1个小时,土堆就移出了农田。”王东升表示,农民们都知道高标准农田好,监督意识、参与意识也就高起来了。

  辽宁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出台建后管护办法,明确乡镇政府为管护主体,由其委托所在村委会实施具体管护,建立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农户参与的“三方共管”机制。

  2023年,营口市被选为辽宁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试点市,为了加强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监管工作,实现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从设施健全迈向设施智能,打造高标准农田“天上看、地上管、网上查”的智慧化动态监督管理模式,全方面提升农田建设质量、农业生产效率。

  沈阳市通过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农业生产的耕、种、管以及收售等所有的环节进行数字化赋能,而且运用高标准农田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物联监控,在建设过程中及建后管护时,达到“实时记录、定时反馈、及时维护”的管护目标。

  2020年以来,辽宁省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32亿元,用于损毁灌溉井(房)等自然损毁设施设备修复。其中,今年安排1700万元省级奖补资金,优先支持20个管护工作开展好的地区修复设施设备。引入保险机制,推行“施工+管护”的保险模式。目前,全省开展保险试点投保面积已达300多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