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3登录首页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林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来源:无极3登录首页    发布时间:2025-03-30 04:26:0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一重要部署凸显了党中央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视。湖南省邵阳市“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邵阳样板”的目标,这为邵阳林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面对新时代和新要求,邵阳林业部门要抢抓机遇,坚定信心,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邵阳市地处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屏障的中心区域,是湘西南重要生态屏障,还是湖南省四大重点林区之一。这些优势和条件,既让我们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增强信心,又为邵阳林业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一是林业资源丰富。邵阳市林地面积1982万亩、有林地面积1743万亩,均居全省第四;森林覆盖率56.9%,居全省第七;活立木蓄积8403万立方米,全省第二;油茶种植培养面积205.82万亩,全省第五;竹林面积252.35万亩、立竹5.62亿根,均居全省第一;拥有36个国有林场,居全省第一。

  二是自然风光优美。优化整合后,邵阳拥有26处自然保护地,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崀山),国家公园1处(南山:批准设立阶段),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3处、省级森林自然公园7处,国家湿地自然公园6处,国家石漠自然公园2处。

  三是生态名片众多。邵阳市是湖南乃至全国拥有各类生态名片最为齐全的市州之一,全省首个实现全域创成省级森林城市的市州。5个全国绿化模范县,2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个全省林业重点县,9个湖南省森林城市。邵阳县为“中国油茶之乡”和“中国茶油之都”,绥宁县为“中国竹子之乡”,隆回县为“中国金银花之乡”,洞口县为“中国雪峰蜜橘之乡”,新宁县为“全国最大脐橙基地”。

  四是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油茶、竹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花木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林业总产值达517.88亿元。

  五是品牌不断的提高。拥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2个(绥宁木竹产业、邵阳油茶产业)、现代林业产业园省级示范园18个;培育了6个国家级、65个省级林业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2个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1个中国十大花木企业、3个湖南省竹产业十强企业;11个国家级、36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34个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处。

  林业产业是推进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当前,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邵阳林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仍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仍有偏差。一些地方、部门甚至有的领导只看到林业产业周期长、投资大的劣势,而看不到其综合效益好、受益期长、市场稳健的优势。在林农层面,根本原因是投入大、周期长,短期见不到效益,加之户均林地面积小,对普通林农来说,既无长线投入的能力、动力,也做不到专注、专业,仅仅是把林业产业当作“露水财”,在有短期优势项目发展时,经济林往往还被砍去替换。

  二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有待加强。邵阳林业系统虽然有林业和草业科学研究所,但科研单位存在科学技术人员不够、人才不专、课程研发不多、创新引领不强等问题。近年来,邵阳林业部门通过人才引进、开创科普讲座、成立林业科技攻关专班和组织相关科学技术人员、企业代表和行业管理人员到省内外考察林业科学技术创新等方式,逐步的提升科研人员专业水平。但从林业科技教育投资额和林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来看,林业科学技术研发投资力度稳定性较弱,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有待加强,要进一步投入林业科技教育资金,培养更多林业领域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邵阳市各县(市、区)因地理位置不同,发展的条件不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明显。东部的邵东、新邵等非林区县,加工产业蓬勃兴起,但森林资源较少,有效供给不足;西部的绥宁、城步等林区县,森林资源丰富,但产业化程度不高,资源浪费严重,西部资源和东部产业难以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邵阳花卉产业发展不平衡,除湖南紫薇集团、邵东市古奇洞玫瑰开发有限公司和新邵大同福地生态园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外,大部分花卉企业规模小、品种单一、经营分散、管理粗放,产业发展不平衡。

  四是林产品竞争力不强。大部分林产品尚未建立全产业链生产标准体系,影响了林产品品牌保护和高端产品研制。目前全市林产品品牌多、杂、弱,经营分散,一村一品,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的指导,未能形成优势品牌,导致林产品出现“叫好不叫座”现象。比如,竹产业精深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较少,主要生产一些初级产品或半成品,产品竞争力严重不足,只能走低端销售路线,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基地,出现“林产品有市场无品牌”现象。

  五是林业基础设施薄弱。数据资源是新质生产力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邵阳林业数字基础设施仍然不完善。一方面,5G网络未完全覆盖,阻碍了林区与外界的联系,导致没办法将高新技术充分运用于森林资源监测、防灾减灾、森林精准培育等领域。尤其是绥宁等一些偏远地区,5G网络设备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安装难度大且信号不稳定,限制了林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另一方面,林区水、电、路、通讯等基本的建设落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林农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限制,难以找到合适项目,致富门路不宽。林业产业链上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邵阳森林资源丰富,山青水秀,自然风光旖旎,森林旅游资源独特,但与之相关联的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发展缓慢。

  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在实践中将林业传统生产力转化为林业新质生产力,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林业高水平发展的作用,是当前全市林业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

  一是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助力油茶产业提质。油茶产业是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应整合资源,充分的发挥现有良种和科技优势,加大油茶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采用改造或新造等措施,加大良种在产业中的占比。同时抓好油茶品种的选育工作,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实现良种油茶苗木的稳定供应,加大良种推广力度。要组织实用型的种植技能培训,打造一批懂林业、爱林农、会技术的基层人才队伍。同时,要立足本土优势,打造特色本土油茶品牌,把文化、旅游和油茶产品连接起来,促进油茶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积极融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加速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档。“以竹代塑”新能源材料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国家和湖南省重点发展对象,邵阳需利用风口,抢抓机遇期,利用好丰富的竹业与林业资源,将竹资源与新能源产业链有机融合,为邵阳带来可持续的经济稳步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效益。在竹基生物质能源方面,利用竹材生产竹炭和竹醋液,既可作为土壤改良剂,还能够适用于清洁能源的生产;建立竹材生物质发电厂,利用竹材废弃物进行燃烧发电,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促进竹材制品的高的附加价值利用方面,开发竹纤维材料,用来制造环保建材、纺织品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利用竹材与其他材料复合,生产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建筑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在竹资源与新能源研发技术方面,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专门的竹资源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开展竹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技术的研究。鼓励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的竹资源利用和新能源应用技术。在绿色示范项目方面,推广使用竹材作为建筑材料,建设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推动竹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同时,可在邵阳建立竹基新材料新能源示范园区,加快产业链群发展。

  三是以优质的生态资源为依托,积极地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提效。开展林下经济特色示范引领工程,重点推进“一县一特”林下经济示范县,将邵阳打造成森林绿色食品聚集产出地。在林药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绥宁地区的杜仲、厚朴、黄柏及七叶一枝花等特色中药材,同时推进隆回地区的金银花、黄精、百合及尾参的种植与加工。在林下养殖领域,重点依托武冈地区的铜鹅养殖优势,积极推广各县市区的鸡、鸭、鹅、猪、牛、羊、兔等畜禽养殖,促进林下养殖业健康发展。在林虫(蜂)的开发利用上,鼓励各县市区积极发展蜂蜜及相关这类的产品产业,同时也加强工业资源昆虫如五倍子、虫白蜡及授粉昆虫等的培育与应用。在其他特色林下经济产品上,以森林食品为重点,全力发展隆回蘑菇、香菇、木耳等菌类产品的种植与加工,同时积极推广洞口雪峰蜜、新宁脐橙、隆回和新邵的猕猴桃和蓝莓等林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加快发展隆回龙牙百合、邵东玫瑰等特用花卉,绥宁青钱柳、绞股蓝等特色茶,洞口山苍子等林特产品。

  四是推进林旅融合,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基地提升。依托南山草原、崀山风景名胜区、武冈云山和虎形山-花瑶景区等森林景区,全力发展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打造“南方的呼伦贝尔”、邵阳版“阿勒泰”。持续推进秀美国有林场、森林步道建设。依托邵阳市旅发大会、湖南生态旅游节等品牌活动,积极筹办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隆回“金银花”节,不断擦亮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招牌,提升邵阳生态旅游知名度。以南山公园为依托,积极发展民宿业。积极顺应人口老龄化等趋势,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积极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打造邵阳森林康养旅游精品路线。

  五是推动花卉种源创新,全方面提高花卉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级。鼓励花卉休闲产业多元化发展,创建更多“邵阳花卉”品牌。全力发展邵阳花卉特色品种,既注重观赏性花卉苗木、盆景赏石发展,更注重医药化工原料类花木产品挖掘。大力培育香樟、桂花、罗汉松、广玉兰、茶花、银杏、玉兰等传统品种基础上,重点发展紫薇、红豆杉、金银花、玫瑰等具有邵阳特色的花木品种及其加工产品,把花卉苗木生产和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其他产业相结合起来,朝着花卉苗木观光、休闲农庄等生态产业方向发展。

  六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林业产业创新提智。以林学会为平台,建立林业专业人才库,调动林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确保林业专业人才库建得实、用得好、有特色。依托邵阳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省市林科院校和科研机构,打造“水融、共生共荣”的校地关系,构建“城校共生”发展模式,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书架”走上“货架”。鼓励林业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充分的发挥专业优势,到项目一线、企业一线和田间地头解决技术瓶颈,为邵阳林业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